FPN(Feature Pyramid Networks)
FPN解决了什么问题?
答:FPN的提出是为了实现更好的feature maps融合,一般的网络都是直接使用最后一层的feature maps,虽然最后一层的feature maps 语义强,但是位置和分辨率都比较低,容易检测不到比较小的物体。FPN的功能就是融合了底层到高层的feature maps ,从而充分的利用了提取到的各个阶段的特征(ResNet中的C2-C5 )。
简单来说,就是把底层的特征和高层的特征进行融合,便于细致检测
下面来看一下相似的网络:
FPN是为了自然地利用CNN层级特征的金字塔形式,同时生成在所有尺度上都具有强语义信息的特征金字塔。所以FPN的结构设计了top-down结构和横向连接,以此融合具有高分辨率的浅层layer和具有丰富语义信息的深层layer。这样就实现了从单尺度的单张输入图像,快速构建在所有尺度上都具有强语义信息的特征金字塔,同时不产生明显的代价。
上面一个带有skip connection的网络结构在预测的时候是在finest level(自顶向下的最后一层)进行的,简单讲就是经过多次上采样并融合特征到最后一步,拿最后一步生成的特征做预测。
而FPN网络结构和上面的类似,区别在于预测是在每一层中独立进行的。后面的实验证明finest level的效果不如FPN好,原因在于FPN网络是一个窗口大小固定的滑动窗口检测器,因此在金字塔的不同层滑动可以增加其对尺度变化的鲁棒性。另外虽然finest level有更多的anchor,但仍然效果不如FPN好,说明增加anchor的数量并不能有效提高准确率。
FPN特征融合图
自下而上的路径
CNN的前馈计算就是自下而上的路径,特征图经过卷积核计算,通常是越变越小的,也有一些特征层的输出和原来大小一样,称为“相同网络阶段”(same network stage )。对于本文的特征金字塔,作者为每个阶段定义一个金字塔级别, 然后选择每个阶段的最后一层的输出作为特征图的参考集。 这种选择是很自然的,因为每个阶段的最深层应该具有最强的特征。具体来说,对于ResNets,作者使用了每个阶段的最后一个残差结构的特征激活输出。将这些残差模块输出表示为{C2, C3, C4, C5},对应于conv2,conv3,conv4和conv5的输出,并且注意它们相对于输入图像具有{4, 8, 16, 32}像素的步长(也就是感受野)。考虑到内存占用,没有将conv1包含在金字塔中。
自上而下的路径和横向连接
自上而下的路径(the top-down pathway )是如何去结合低层高分辨率的特征呢?方法就是,把更抽象,语义更强的高层特征图进行上取样,然后把该特征横向连接(lateral connections )至前一层特征,因此高层特征得到加强。值得注意的是,横向连接的两层特征在空间尺寸上要相同。这样做应该主要是为了利用底层的定位细节信息。
下图显示连接细节。把高层特征做2倍上采样(最邻近上采样法,可以参考反卷积),然后将其和对应的前一层特征结合(前一层要经过1 * 1的卷积核才能用,目的是改变channels,应该是要和后一层的channels相同),结合方式就是做像素间的加法。重复迭代该过程,直至生成最精细的特征图。迭代开始阶段,作者在C5层后面加了一个1 * 1的卷积核来产生最粗略的特征图,最后,作者用3 * 3的卷积核去处理已经融合的特征图(为了消除上采样的混叠效应),以生成最后需要的特征图。为了后面的应用能够在所有层级共享分类层,这里作者固定了3*3卷积后的输出通道为d,这里设为256.因此所有额外的卷积层(比如P2)具有256通道输出。这些额外层没有用非线性。
{C2, C3, C4, C5}层对应的融合特征层为{P2, P3, P4, P5},对应的层空间尺寸是相通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的意义为:左边的底层特征层通过11的卷积得到与上一层特征层相同的通道数;上层的特征层通过上采样得到与下一层特征层一样的长和宽再进行相加,从而得到了一个融合好的新的特征层。举个例子说就是:C4层经过11卷积得到与P5相同的通道,P5经过上采样后得到与C4相同的长和宽,最终两者进行相加,得到了融合层P4,其他的以此类推。
注:P2-P5是将来用于预测物体的bbox,box-regression,mask的,而P2-P6是用于训练RPN的,即P6只用于RPN网络中。
应用
Faster R-CNN+Resnet-101
要想明白FPN如何应用在RPN和Fast R-CNN(合起来就是Faster R-CNN),首先要明白Faster R-CNN+Resnet-101的结构,直接理解就是把Faster-RCNN中原有的VGG网络换成ResNet-101,ResNet-101结构如下图:
Faster-RCNN利用conv1到conv4-x的91层为共享卷积层,然后从conv4-x的输出开始分叉,一路经过RPN网络进行区域选择,另一路直接连一个ROI Pooling层,把RPN的结果输入ROI Pooling层,映射成7 * 7的特征。然后所有输出经过conv5-x的计算,这里conv5-x起到原来全连接层(fc)的作用。最后再经分类器和边框回归得到最终结果。整体框架用下图表示:
RPN中的特征金字塔网络
**RPN是Faster R-CNN中用于区域选择的子网络,RPN是在一个13 * 13 * 256的特征图上应用9种不同尺度的anchor,**本篇论文另辟蹊径,把特征图弄成多尺度的,然后固定每种特征图对应的anchor尺寸,很有意思。也就是说,作者在每一个金字塔层级应用了单尺度的anchor,{P2, P3, P4, P5, P6}分别对应的anchor尺度为{32^2, 64^2, 128^2, 256^2, 512^2 },当然目标不可能都是正方形,本文仍然使用三种比例{1:2, 1:1, 2:1},所以金字塔结构中共有15种anchors。RPN结构:
从图上看出各阶层共享后面的分类网络。这也是强调为什么各阶层输出的channel必须一致的原因,这样才能使用相同的参数,达到共享的目的。
注意上面的p6,根据论文中所指添加:
正负样本的界定和Faster RCNN差不多:如果某个anchor和一个给定的ground truth有最高的IOU或者和任意一个Ground truth的IOU都大于0.7,则是正样本。如果一个anchor和任意一个ground truth的IOU都小于0.3,则为负样本。
Fast R-CNN 中的特征金字塔网络
Fast R-CNN 中很重要的是ROI Pooling层,需要对不同层级的金字塔制定不同尺度的ROI。
ROI Pooling层使用region proposal的结果和中间的某一特征图作为输入,得到的结果经过分解后分别用于分类结果和边框回归。
然后作者想的是,不同尺度的ROI使用不同特征层作为ROI pooling层的输入,大尺度ROI就用后面一些的金字塔层,比如P5;小尺度ROI就用前面一点的特征层,比如P4。那怎么判断ROI该用那个层的输出呢?这里作者定义了一个系数Pk,其定义为:
224是ImageNet的标准输入,k0是基准值,设置为5,代表P5层的输出(原图大小就用P5层),w和h是ROI区域的长和宽,假设ROI是112 * 112的大小,那么k = k0-1 = 5-1 = 4,意味着该ROI应该使用P4的特征层。k值应该会做取整处理,防止结果不是整数。
然后,因为作者把conv5也作为了金字塔结构的一部分,那么从前全连接层的那个作用怎么办呢?这里采取的方法是增加两个1024维的轻量级全连接层,然后再跟上分类器和边框回归,认为这样还能使速度更快一些。
总结
作者提出的FPN(Feature Pyramid Network)算法同时利用低层特征高分辨率和高层特征的高语义信息,通过融合这些不同层的特征达到预测的效果。并且预测是在每个融合后的特征层上单独进行的,这和常规的特征融合方式不同。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Ko_len」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m0_48504824/article/details/120836340
暂无评论